春草碧 题梅雪■小照

春风作意淹愁客。晞发弄琅玕、千条碧。脉脉空谷佳人,翠袖无言正相忆。

过雨嫩苔生、流光湿。

莫是拥髻灯前,翩然独立。认他桃花红,梨花白。剧怜■里都■,朱霞天半无人识。

高唱紫云回、消受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充满诗意的场景,核心是借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态,表达一种孤独而高洁的美感。

上片(前半部分): 开篇用"春风作意淹愁客"制造矛盾——春风本该让人愉悦,却偏偏困住了满怀愁绪的人。接着用"晞发弄琅玕"(晒着头发把玩青竹)这个动作,带出竹林清幽的环境。"空谷佳人"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杜甫诗中"天寒翠袖薄"的孤高女子,她静静站在雨后湿润的苔藓上,光影流动间,整个画面既清新又带着淡淡的寂寞。

下片(后半部分): 镜头突然转到夜晚室内,"拥髻灯前"(用手托着发髻)的细节暗示沉思状态。当人物看到窗外桃花红、梨花白时,突然产生一种超脱现实的恍惚感——"剧怜"(非常怜惜)二字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最后"朱霞天半无人识"(如红霞般灿烂却无人欣赏)的感叹,与"高唱紫云回"(用歌声呼应天边云霞)的洒脱形成反差,最终以"消受得"(享受其中)作结,体现了一种孤芳自赏的豁达。

艺术特色: 1. 矛盾修辞:用欢快的春景反衬愁绪,用热闹的花色对比孤独 2. 画面跳跃:从竹林到闺房再到漫天云霞,空间转换充满想象力 3. 双重人格:既是"愁客"又是"高唱"者,展现复杂内心世界

现代启示: 这首词像一部文艺电影的蒙太奇,教会我们:孤独时可以与自然对话,在无人理解的时刻,依然能保持内心的绚烂。那些看似矛盾的快乐与忧伤,其实都是生命完整的组成部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