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译文及注释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小庭:指小庭院。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穷愁:穷困愁苦。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注释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
小庭:指小庭院。
穷愁:穷困愁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惆怅,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开头四句说:江南水乡到了寒食节,虽然花儿开始凋落,但春天并没有因此减色。岭南(广东一带)的花本来就不多,寒食节一来,更把春天的痕迹都扫走了。这里用"扫春迹"这个生动的比喻,写出春天悄悄离开的感觉。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花开花落本不关我的事,但春天来去还是让人感到惋惜。简陋的柴门外风雨交加,小院里有些寒意,最无奈的是池塘边的青草依然碧绿。这里"烟草碧"的描写很传神,用野草的茂盛反衬出春天的无情。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心境:本想写诗排解愁闷,却发现眼前景物都似曾相识。想要提笔记录这些感受,却因为年老力衰而写不动了。这里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从容,虽然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坦然接受生活现状的平和。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最普通的景物(落花、风雨、池塘、野草)勾勒出春天的尾巴,又通过这些景物带出人到老年的心境变化。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在平静的观察中,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淡淡的忧伤"反而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美好时光正在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