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淡月 夜发河间,晨过滹沱河
驮铃唤起。又趁入襜帷,四更天气。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
层衾裹梦霜逾重,问宵酲、殢人醒未。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
怅晓角、催人卌里。认行行烟树,近滹沱水。雁路微茫,低映关山行李。
萧萧自古坚冰渡,剩桥边、荻芦荒垒。数家村店,酒旗斜矗,向空烟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深夜至清晨的旅程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孤寂与忧愁的情绪。
诗词开头,旅人被驮铃(挂在马或骆驼身上的铃铛)唤醒,四更天(凌晨1点到3点)起身继续赶路。夜色中,沙尘模糊了灯光,连马蹄印都看不清,给人一种迷茫和无助的感觉。旅人裹着厚厚的被子,仿佛梦境也被霜冻住了,他还在回味昨晚的酒意,思考是不是该醒来。周围是纷乱的尘土和寥寥的晨星,这些景象似乎在加重他的忧愁。
接着,旅人听到清晨的号角,催促他继续赶行。他望着远处的烟树,渐渐接近滹沱河。大雁飞过的路径模糊不清,仿佛映射着他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诗中提到“坚冰渡”,暗示着这条河自古以来就是艰险的通道,如今只剩下桥边荒凉的芦苇和废弃的堡垒,给人一种荒凉和沧桑的感觉。
最后,旅人经过几家村店,酒旗斜斜地插在空荡的烟雾中,仿佛在向他招手。然而,这种景象并没有带来多少安慰,反而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漂泊感。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人在漫长旅途中的孤寂、迷茫和对前路的忧虑。诗人用自然景象和旅途细节,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程颂万
1865-1932年,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 清末民初人。少有文才,善应对 ,喜研词章。虽勤奋好学,但屡试未第,对科举制度遂无好感,而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广抚署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