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极目望空阔,马羸(léi)程又赊(shē)。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马羸:形容马瘦弱、疲惫。赊:远。因马慢而觉路远。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窟kū:汇集之处。斯:这样。役:役使;差遣。被(名利)所累。争不:怎不。
注释
马羸léi:形容马瘦弱、疲惫。赊shē:远。因马慢而觉路远。
窟kū:汇集之处。
斯:这样。
役:役使;差遣。被(名利)所累。
争不:怎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塞上曲》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站在广袤的塞外,极目远望,眼前是一片空阔的天地。他骑的马虽然瘦弱,路途遥远,但他并不在意。接着,诗人写到月亮升起时,才隐约看到远处的树影;风停了,沙尘才不再飞扬。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塞外荒凉、寂静的自然景象。
然后,诗人用“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楚水是指南方的江河,燕山则是北方的山脉。诗人仿佛从南到北,跨越了广阔的地域,看到鱼儿离开水中的巢穴,大雁飞回北方的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迁,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发出了感慨:“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他感叹人们为名利所累,奔波劳碌,却忽视了生活中真正美好的事物。相比之下,他宁愿在这天涯海角,远离世俗的纷扰,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它让我们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是否也应该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