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牌子慢(中秋次田不伐韵)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珠帘终夕卷。判不寐、阑干赁暖。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余未教人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浪漫场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篇用"西楼天将晚"点明时间和地点——傍晚时分的西楼,为全词铺设了清幽的背景。 2. "流素月、寒光正满"用动态的"流"字描写月光倾泻,把静止的月光写活了,"寒光"既写月光清冷,也暗示秋意。 3. "笑揖姮娥"是词人浪漫的想象,把月亮拟人化为嫦娥,用"罗袜尘生"(裙摆飘动)、"鬓云风乱"(发丝飞舞)这样生动的细节,把月光下的景象写得灵动飘逸。

下片(后半部分): 1. "珠帘终夕卷"说明主人公整夜未眠,卷着珠帘赏月。"判不寐"(决定不睡)和"阑干赁暖"(靠着栏杆取暖)形成有趣对比,既写秋夜微凉,又表现赏月的执着。 2. "影落清尊"是绝妙一笔,月光倒映在酒杯中,把虚的月光变成可触碰的实物,画面感极强。 3. 结尾"欢余未教人散"最见功力,明明是人舍不得散去,却说成是月光不让大家离开,把人对月色的留恋写得含蓄动人。

全词妙处: - 通篇写月却不直接说"月"字,用嫦娥、寒光、清影等意象来表现 - 把中秋夜景写得既清冷(寒光、冷侵)又温馨(笑揖、欢余),形成独特意境 - 通过"不寐""未散"等细节,含蓄表达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中秋夜的微电影,有全景(西楼晚景),有特写(杯中月影),还有人物互动(与嫦娥相视一笑),最后定格在众人恋恋不舍的画面,让人读后仿佛亲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