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晚出金阊门,挐舟至虎邱,宿悟石轩,是夜大雪
剪剪疏风,丝丝嫩雨,做就春寒。
向吴姬垆畔,冲泥沽酒;
金阊城下,带醉呼船。
短薄祠荒,真娘墓悄,几处柴门冷衅烟。
三塘路,觉今番七里,远较从前。
黄昏直叩僧关。
借一榻安眠悟右轩。
听塔顶金铃,琤琮击碎;
楼头玉笛,宛转吹残。
搅乱乡心,惊回旅梦,晓起推窗雪满山。
凭高望,似梅花万点,开遍层峦。
向吴姬垆畔,冲泥沽酒;
金阊城下,带醉呼船。
短薄祠荒,真娘墓悄,几处柴门冷衅烟。
三塘路,觉今番七里,远较从前。
黄昏直叩僧关。
借一榻安眠悟右轩。
听塔顶金铃,琤琮击碎;
楼头玉笛,宛转吹残。
搅乱乡心,惊回旅梦,晓起推窗雪满山。
凭高望,似梅花万点,开遍层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春寒时节乘船出游、夜宿寺庙、偶遇大雪的所见所感,充满诗情画意。
上阕写白天的行程: 开篇用"剪剪""丝丝"两个叠词,把春风春雨写得像剪刀和丝线般细腻,营造出料峭春寒的氛围。接着用四个动作——"冲泥沽酒""带醉呼船",生动展现作者冒雨买酒、微醺乘船的潇洒形象。途经荒祠古墓时,"柴门冷烟"的描写透出几分寂寥,而"三塘路觉今番七里"的感叹,暗示路途因心境不同显得比往常更远。
下阕写夜宿与晨景: "黄昏叩僧关"到"晓起推窗"构成完整的时间线。夜间听觉被放大:塔铃如碎玉碰撞,笛声缠绵断续,这些声响搅动乡愁,让旅人难眠。最精彩的是清晨推窗的瞬间——"雪满山"的壮阔画面突然展开,结尾将积雪比作万树梅花,既写出雪势之盛,又赋予冰冷雪景以生命的温度。
全词亮点在于: 1. 动静结合:雨声、铃声、笛声与静谧的雪夜形成反差 2. 感官丰富:触觉(春寒)、听觉(铃笛)、视觉(雪景)全方位体验 3. 情感递进:从出游的闲适,到夜宿的孤寂,最终在雪景中获得审美震撼
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段旅行vlog,既有沿途风景,又有内心独白,最后那个"雪满山"的镜头尤其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