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皇家围猎后的场景,充满华丽与力量感。
上片写围猎结束后的景象:雪后天晴,猎手们穿着锦靴、戴着金臂环,簇拥着一只雄鹰。这只鹰翅膀刚健、眼神锐利,在名马与美人之间传递观赏,突显其非凡气度。
下片转而写鹰的象征意义:它仿佛从高空俯冲而下,又像受封的贵族般尊贵。人们只记得它在宋徽宗(宣和)画作中的形象,却忽略了它身上承载的历史印记——玉坠上的螭龙纹和历代王朝的玺印,暗喻鹰不仅是猎鸟,更是权力与历史的见证者。
全词通过鹰这一意象,将围猎的豪迈、艺术的精美与历史的厚重巧妙融合,既有画面感,又隐含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