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城故地重游时的感怀,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怅惘。
前四句是"回忆模式":诗人来到西城外天泉里这个地方,眼前浮现当年热闹的场景——清晨的荷花映着华美衣裳,秋日的蝉鸣伴着丝竹管弦。这里用"红芰"(红荷花)和"万蝉"两个意象,把视觉和听觉的美感都写活了。
中间两句转入"现实场景":如今柳树长得太茂密,挡住了当年荡秋千的小路;浮萍漂在水面,像枕着当年修禊(古代春游活动)的游船。这里用柳枝、浮萍这些自然景物,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美好的青春年华就不必再提了,可又有谁能留住像东流水一样消逝的时光呢?这个反问特别打动人心,把所有人都会经历的"时光飞逝"的感慨说得既含蓄又深刻。
全诗妙在三个地方: 1. 用"绮罗红芰""丝管万蝉"这种鲜活的画面写回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通过"柳碍""萍枕"这种自然变化,巧妙表现时光流转 3. 最后用"东流水"这个经典比喻,把抽象的时光具象化,引发共鸣
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会为当年的欢笑感动,又会为回不去的时光感慨,这首诗正是用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这种人人都懂的情感。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