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清明时节途经清平道的所见所感,充满漂泊的惆怅和对历史的感慨。
前四句是生动的旅途画面:长满荆棘的野地里,苦苣菜和野花零星开放,诗人骑着马匆匆渡过漯阳河。路边酒馆的旗子斜插在老柳树上,溪水中飘落的花瓣带着新鲜香气。这些细节用"野花黄""古柳""新香"等鲜活的色彩和气味,勾勒出春天乡野的鲜活景象。
后四句转向深沉感慨。诗人想到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立下大功却遭猜忌,唐代都护府的田园早已荒废,这些历史辉煌如今都成过眼云烟。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在清明寒食这个本应归乡祭祖的日子,自己却又要带着书本和佩剑漂泊异乡。这里"书剑"象征文人抱负,"客他乡"三字道尽无奈。
全诗妙在将春日美景与历史沧桑、个人漂泊巧妙融合。路边酒旗、溪中花瓣这些寻常景物,因"伏波""都护"的历史典故而显得厚重,最后落到清明时节的羁旅愁绪,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中个人命运的渺小。诗中"空归汉""不记唐"的叹息,与"又将客他乡"的现状形成双重落寞,传递出古代文人常见的那种"抱负难展、身世飘零"的复杂心境。
马定国
茌平人,字子卿。刘豫阜昌初,累官翰林学士。尝考《石鼓》为宇文周时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