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石帚师见示和清寂堂感秋之作,敬次原韵
野火烧原,荒波送日,悬知四海皆秋。
老雁衔芦,南飞散落高楼。
干戈满目悲身事,便从他、白马清流。
叹悠悠,张俭当年,望户何投。
甘陵南北纷纷日,怕苍天易死,沸鼎还游。
墙壁公卿,窃钩莫笑封侯。
残涛怒打沉江锁,有楼船,飞动江州。
渺空烟,事往何年,难问沙鸥。
老雁衔芦,南飞散落高楼。
干戈满目悲身事,便从他、白马清流。
叹悠悠,张俭当年,望户何投。
甘陵南北纷纷日,怕苍天易死,沸鼎还游。
墙壁公卿,窃钩莫笑封侯。
残涛怒打沉江锁,有楼船,飞动江州。
渺空烟,事往何年,难问沙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开篇“野火烧原,荒波送日”描绘了一片荒凉的景象,象征着战火四起、社会秩序崩溃的乱世。“悬知四海皆秋”则进一步点明了这种动荡不安的氛围已经遍及四方,给人一种秋日的萧瑟感。
接下来,“老雁衔芦,南飞散落高楼”用大雁南飞的景象,隐喻人们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四处逃散。“干戈满目悲身事”直接点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白马清流”则隐含着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只能“叹悠悠”。
“张俭当年,望户何投”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时局无奈、无处可逃的感慨。张俭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臣,因政治迫害四处逃亡,这里作者借以自喻,暗示自己在乱世中无处安身。
“甘陵南北纷纷日”继续描绘战乱的场景,人们为了生存四处奔逃,“苍天易死,沸鼎还游”则表达了对天命的怀疑和对命运的无奈。作者感叹,在这样的时代,即便是高官显贵(“墙壁公卿”)也难逃命运的安排,而普通百姓更是命如草芥。
“残涛怒打沉江锁”描绘了江水的汹涌,象征着局势的动荡不安,“有楼船,飞动江州”则暗示了战乱的频繁和人们的挣扎。最后,“渺空烟,事往何年,难问沙鸥”以空茫的烟雾和沙鸥为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往事的追忆,感叹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乱世中人们的苦难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语言深沉,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