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了“仙仗行宫旧内居”,这里描绘的是过去帝王出行的场景,行宫是帝王在外临时居住的地方,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紧接着,“花间往往驻鸾舆”则进一步描绘了帝王乘坐华丽车驾在花间停留的画面,给人一种富贵而优雅的印象。
然而,接下来的“徒闻汉帝横汾曲,不见长卿谏猎书”却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遗憾。这里提到了汉代的汉武帝横渡汾河的典故,以及长卿(即司马相如)向汉武帝进谏的传说,但作者却感到这些往事只能听闻,无法亲眼见证,暗示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
随后,“天子射蛟开水殿,奚官牧马遍郊墟”描绘了天子射杀蛟龙、开凿水殿的壮举,以及奚官在郊外牧马的场景,展现了帝王的威武和国家的繁荣。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作者只能通过想象来感受这些盛况。
最后,“蒹葭苜蓿秋无限,怅望烟云万里余”则转向了眼前的秋景。蒹葭和苜蓿是秋天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凄凉。作者望着无边的秋色和远方的烟云,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