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翠亭梅花①
来者为新去为陈,阴阳如代各(隆武本作复)还春。
花开花谢亦常理,对花不必尤花神。
平生性耆不在花,两(隆武本作近)年颇与梅相亲。
何人种梅绕此屋,一见使我心清冷。
老树槎牙溪侧径,枯枝倒挂池边亭。
花开主人不复赏,我来却作花主人。
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
北海雪深臣皓首,霜寒中野儿(隆武本作子)悲吟。
荷蓧老人留植杖,沧浪孺子来濯缨。
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
托根山谷居岁晚,自分不及芳春辰。
春前腊后挺高洁,留与桃李争妍新。
春寒桃李犹未开,莫随羌管轻飘零。
先生自是绝俗士,西湖东閤当齐名。
巡檐索笑兴不浅,金樽檀板随(隆武本作逐)红尘。
斯言近戏君勿⑴讶,南山松柏终年青。
花开花谢亦常理,对花不必尤花神。
平生性耆不在花,两(隆武本作近)年颇与梅相亲。
何人种梅绕此屋,一见使我心清冷。
老树槎牙溪侧径,枯枝倒挂池边亭。
花开主人不复赏,我来却作花主人。
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
北海雪深臣皓首,霜寒中野儿(隆武本作子)悲吟。
荷蓧老人留植杖,沧浪孺子来濯缨。
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
托根山谷居岁晚,自分不及芳春辰。
春前腊后挺高洁,留与桃李争妍新。
春寒桃李犹未开,莫随羌管轻飘零。
先生自是绝俗士,西湖东閤当齐名。
巡檐索笑兴不浅,金樽檀板随(隆武本作逐)红尘。
斯言近戏君勿⑴讶,南山松柏终年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梅花所代表的高洁品格。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1. 梅花的形象与环境: 诗中提到梅花在溪边的旧径旁和池边的亭子旁生长,老树的枝干错节,枯枝倒挂,展现了一种坚韧而独特的美。这些描写突出了梅花不畏寒霜、历经沧桑的特性。
2. 诗人与梅花: 诗人提到自己和梅花有两年的亲密关系,表明他对梅花的喜爱不只是一时的心动,而是内心的共鸣。诗人说,梅花的香气与颜色并不是决定它美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高洁品质。
3. 梅花的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北海雪深臣皓首,霜寒中野儿悲吟”等,都象征着梅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这种精神让诗人和古代的贤士产生了共鸣,如荷蓧老人和沧浪孺子,他们都在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人格。
4. 对比与反思: 诗人指出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而桃李则在春天才开,梅花选择在寒冷中独自绽放,不与他人争艳。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即不随波逐流,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 诗人的身份与志向: 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是“绝俗士”,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不附庸风雅,以梅花自比,表达了他希望自己也能保持一种不为环境所困的精神特质。诗人还提到“西湖东阁当齐名”,意味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
6. 结语: 最后,诗人以“南山松柏终年青”作结,用松柏的长青来对比梅花的短暂绽放,表达了一种对梅花赞誉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长久与坚韧的深刻思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坚韧不屈精神的崇尚。梅花成为了诗人精神境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