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七夕之丢魂

折叠心笺,愁字懒书,却向眉头成皱。
弦月一弯,浸白罗衣,痴眸渐迷更漏。
蛩唱凄惶,竟听得、两肩嬴瘦。
依旧,只影似当年,别离时候。
还妒天上双星,怕吟鹊桥仙,更思人偶。
韶华日老,不复佳期,何托那颗红豆?
无那燃灯,乞个巧、相思难绣。
经宿。
魂已去,是谁偷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七夕节这一天的心境和情感。让我们逐步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背景与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折叠心笺,愁字懒书,却向眉头成皱”表达了这位女子心中的愁绪和无奈。她不愿意再写愁字,但愁绪却自然地在眉头浮现,反映了她心中的复杂情感。接着,“弦月一弯,浸白罗衣,痴眸渐迷更漏”进一步描绘了环境和时间的流逝。白色的罗衣在如钩的弦月映照下显得更加忧郁,她的目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模糊,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

当下的心境

“蛩唱凄惶,竟听得、两肩嬴瘦”中的“蛩”指的是蟋蟀,它的叫声更是加深了凄凉的感觉。女子感到自己瘦弱不堪,身体和精神都在慢慢消逝,形象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衰弱。接下来,“依旧,只影似当年,别离时候”直接点出了她与某人分离已久,如今形单影只,回忆起过去的分离时刻,更加深了她的落寞之情。

对比与期望

“还妒天上双星,怕吟鹊桥仙,更思人偶”中,她羡慕天上的牛郎织女能够相见,甚至担心《鹊桥仙》这样的诗会让她更加思念她的伴侣。这里的“人偶”可能指的是她幻想中的伴侣,表达了她对相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现实的无奈

“韶华日老,不复佳期,何托那颗红豆”意味着她的青春已经逝去,她不再有美好的未来和期盼,唯一寄托的情感也失去了意义。最后一句“无那燃灯,乞个巧、相思难绣。经宿。魂已去,是谁偷走?”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她的绝望和孤独,她难以承受这种思念,仿佛灵魂都被偷走了。

总结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在七夕节这一天的哀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她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