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天仙子》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夏日园林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上片开篇就用"水曲桥平双燕语"勾勒出江南水乡的静谧,弯曲的水道、平缓的小桥和呢喃的燕子,构成一幅动态画卷。"密密层阴围绣幕"继续用视觉感受强化环境,浓密的树荫像绣花帷幕般环绕。后三句突然转入神话想象:梅花般高洁的仙子不怕暑热,手持玉斧迎接仙女,询问她们乘着鸾凤飞去了哪里——这里把现实景物突然升华到仙境。
下片转入宴饮场景。"杯酒流行无尽处"写酒宴的欢畅,"绕膝花花前后舞"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围绕人跳舞,充满童趣。接着笔锋再转,将宴会比作神仙聚会("笙歌移下蓬壶"),说这是上天赐予的"凌云侣"(神仙伴侣)。最后突然落回现实,用"京兆近来眉更妩"这个生活化细节作结,可能是暗指某位女子近来更加美丽。
全词最妙处在于现实与幻境的自由切换:一会儿是真实的水桥燕语,一会儿是幻想的仙女玉斧;前脚还在花园饮酒,后脚就联想到蓬莱仙岛。这种跳跃的想象力,加上"花花前后舞"这样活泼的拟人,让整首词既飘逸又亲切,就像夏日里一场清凉的美梦。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