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东门郭使君楼宴集得月字
肃气澄原陆,秋事已季月。我来登兹楼,凭虚眺林樾。
空天白虹度,落日紫烟发。墟里尽耕种,古人去不歇。
但看旧冈阜,台殿已芜没。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
胡为坐忧叹,作色相矜伐。玉盘馔黄鸡,石鼎烹野蕨。
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色,感受着季节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
诗的开头,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之气,大地一片澄净。他登上城楼,俯瞰远处的树林,看到天空中有白虹划过,落日的余晖中升起紫色的烟雾。这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看到田野里人们正在耕种,感叹古人的离去,昔日的台殿如今已经荒芜。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让人不禁感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提到“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表达了对过往的敬畏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忧伤的情绪中,而是转而描写了宴会场景。玉盘里盛着黄鸡,石鼎中煮着野蕨,美酒满满,大家举杯畅饮。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友情的热烈。诗人用“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来表达宴会的欢乐氛围,大家尽情享受,不计较酒量的多少。
最后,诗人呼吁大家不要为老去而忧叹,应该珍惜当下的快乐时光。“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这句话,鼓励大家尽情欢笑,不要被岁月的流逝所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宴会场景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诗人既感叹时光的无情,又鼓励大家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左国玑
河南开封人,字舜齐。能书,善诗赋,名动一时。而年近四十,始中举。有《一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