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位来自南海昆仑族的少年形象,充满异域风情和生活趣味。
前两句交代背景:这位皮肤黝黑的少年家住南海岛屿(海中州),作为南方少数民族(蛮客)来到中原地区游历。"秦吉了"是一种会学人说话的鹦鹉,这里说少年语言学习能力很强,刚经过郁林洲(今广西地区)就学会了当地方言。
中间四句用细节刻画外貌:耳朵上戴着摇摇欲坠的大金耳环,头发卷曲盘成螺髻不戴头巾。最有趣的是他对自己黝黑皮肤的态度——非但不自卑,反而"自爱肌肤黑如漆",这种健康自信的态度打破了当时以白为美的审美偏见。赶路时还随意地半敞着木棉外套,显得洒脱不羁。
全诗通过服饰、语言、肤色等特征,塑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异域少年形象。诗人没有用猎奇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而是欣赏他那种天然去雕饰的自信美,这种平等包容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难能可贵。诗中"自爱肌肤黑如漆"的宣言,堪称古代版的"黑皮肤也很美"。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