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悼念一位姓上官的官员而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用两个典故开篇:韦氏家族以德行闻名,班固家族以史学传家。这里暗指逝者出身名门,兼具德才。
中间两联讲述逝者生平起伏:"谪去因丞相"说因为得罪权贵被贬;"归来为倢伃"指后来重新起用担任要职(倢伃是女官名,这里借指重要职位)。"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用乌鸦守坟、大雁送葬的意象,描绘逝者最终长眠他乡的凄凉。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逝者默默离开这个盛世,只留下像《子虚赋》那样的文章让人追念。这里用司马相如写《子虚赋》的典故,赞叹逝者的文采。
全诗通过名门出身-仕途坎坷-客死他乡-文章传世这条线索,在短短八句中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叙事。最打动人的是"冥漠辞昭代"这句,在盛世中默默离去的反差,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遗憾。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