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下浣游南龛

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
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
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
巨木老已仆(自注:谓古楠。),赖有红石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
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
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季春时节游玩南龛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用“四山如猬毛”来形容周围的山峰,像刺猬的毛一样密集,中间只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他不知道是谁引导自己来到这里,发现了一片平坦的地方。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夏天的气息清新宜人。诗人趁着休息日无事,驾车前往南山游玩。

接下来,诗人问自己:“南山有什么好?”然后他描绘了南山的景色:翠绿的峭壁高耸入云,古老的巨树已经倒下,但红石依然支撑着。这里曾经有过严大夫的兴衰,如今已经经历了多次变迁。年轻的树干也已经长得粗壮,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在幽深的山谷中,一座危亭矗立,即使没有风,也感到凉爽。

随后,诗人登上山顶,俯瞰四周,看到江水如篆文般流动,小镇像棋盘一样分布。他在这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独自感慨,呼唤着酒来畅饮。他感慨自己虽然是玉堂中的贵客,却也能和普通农夫一起耕种,体验生活。

最后,诗人下山时感到步伐轻盈,心情愉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冯伯规

冯伯规,岷州(今甘肃岷县)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巴州(《金石苑·冯伯规题字》)。今录诗三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