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襄阳

云树渺无际,江流日夜长。
猿声初到枕,客梦未离乡。
古戍吹残角,孤城接大荒。
鹿门何处是,回首但茫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清晨离开襄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联“云树渺无际,江流日夜长”,诗人用广阔的视角描绘了眼前的景色: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无边无际;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壮阔,也暗示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

颔联“猿声初到枕,客梦未离乡”,诗人通过听觉写出清晨的猿啼,这声音唤醒了旅人,但他的梦境还停留在故乡。猿声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声音与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传达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颈联“古戍吹残角,孤城接大荒”,诗人继续描写眼前的景象:古老的戍楼上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孤零零的城池连接着荒凉的原野。这两句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了旅人前路的未知与艰辛。

尾联“鹿门何处是,回首但茫茫”,鹿门是襄阳附近的一处名胜,常被诗人用来象征归隐之所。诗人在这里发出了疑问:鹿门在哪里?他回头望去,只见一片茫茫的景色,看不到归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宿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怅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以及对归宿的渴望。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而又充满思乡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旅人在旅途中的复杂心情。

李秉礼

清江西临川人,字敬之。官刑部郎中。与李宪乔以风节相砥砺,从受诗法。有《韦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