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筱潭报雨
皇祐岁庚寅,阴阳久郁堙。
二时愆雨泽,百物悯膏屯。
谷价方翔踊,民言备苦辛。
原畴无播种,道路有饥贫。
县令忧忘食,斋房退省身。
朝归占甲子,暮出看星辰。
野祀曾徼福,雩坛示礼神。
祈求观古法,询访得龙津。
遣吏蘋蘩洁,斋书肺腑陈。
灵泉汲坎■(穴/臼),仙仗下嶙峋。
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尘。
音官沈鼓吹,市户湿衣巾。
隆应声何速,盘旋志未伸。
经纶惟四日,滂沛即逾旬。
万谷山源发,三农水利均。
趋田多耒耨,入里少刍薪。
苗稼晨争插,坊庸夜不巡。
讴谣兴父老,燕喜集宾亲。
捐瘠苏中壑,生成赋大钧。
邑人勿忘报,世世荷深仁(宋林师蒧《天台续集》卷下)。
二时愆雨泽,百物悯膏屯。
谷价方翔踊,民言备苦辛。
原畴无播种,道路有饥贫。
县令忧忘食,斋房退省身。
朝归占甲子,暮出看星辰。
野祀曾徼福,雩坛示礼神。
祈求观古法,询访得龙津。
遣吏蘋蘩洁,斋书肺腑陈。
灵泉汲坎■(穴/臼),仙仗下嶙峋。
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尘。
音官沈鼓吹,市户湿衣巾。
隆应声何速,盘旋志未伸。
经纶惟四日,滂沛即逾旬。
万谷山源发,三农水利均。
趋田多耒耨,入里少刍薪。
苗稼晨争插,坊庸夜不巡。
讴谣兴父老,燕喜集宾亲。
捐瘠苏中壑,生成赋大钧。
邑人勿忘报,世世荷深仁(宋林师蒧《天台续集》卷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马筱潭的县令如何带领百姓求雨抗旱的故事,语言朴实但充满人情味。
开篇用"阴阳久郁堙"形容天气异常,连续两季不下雨("二时愆雨泽"),庄稼没法种,路上都是逃荒的饥民。谷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这里用"百物悯膏屯"这种比喻,把干旱的土地比作凝固的油脂,很形象。
中间详细描写县令的救灾行动:他急得吃不下饭("忧忘食"),白天研究历法,晚上观察星象。既按古法祭祀求雨,又实地走访找到龙潭("得龙津")。派官员准备祭品,自己写祈祷文。这里"斋书肺腑陈"说明他是真心实意为民请命。
求雨过程写得很有戏剧性:雷神在云里挥斧头("雷斧潜嗔树"),雨点突然像天兵洒尘般落下。乐官的音乐声被雨声淹没,街上百姓的衣服都淋湿了。短短四天就降下十几天的大雨("经纶惟四日,滂沛即逾旬"),旱情彻底解除。
最后写雨后景象:山泉复苏,农民抢种庄稼,夜里都不用巡逻防贼了。百姓们唱歌庆祝,设宴感谢县令。结尾"世世荷深仁"点题,说当地人世代都会铭记这位好官的恩德。
全诗最打动人的有三点: 1. 真实记录了古代官员的救灾全过程,像纪录片一样详细 2. 用"雷斧""天波"这种生动比喻让求雨场面活灵活现 3. 通过"湿衣巾""夜不巡"等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这种写实又充满温情的叙事诗,比单纯赞美官员的功德碑更有生命力,让我们看到宋代基层官吏的真实工作状态。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