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一作宁)忘经济日,不惮冱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一作吟)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一作紧),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陪同张丞相乘船旅行的情景,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首先,诗人描述了旅行的起点和过程。他们从松滋出发,顺流而下,船上划桨的师傅努力地工作。诗人提到,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依然坚持前行,不忘为国家经济事务操劳。这里体现了诗人和张丞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着,诗人通过“洗帻”和“濯缨”这两个动作,表达了对古人清廉洁白的品格的向往,同时暗示自己也追求这样的道德境界。诗中提到“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意为政治清明时,人们能够自我管理,而自然界的一切也会和谐有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然后,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云雾缭绕的孤岛、江河山川的壮丽,以及傍晚时分风势渐紧的景象,都被诗人细致地刻画出来。冬至日短,太阳行得慢,腊月的声响和渔歌激起了诗人的思绪,让他想起了古老的楚辞。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旅途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联想。

最后,诗人提到了“渚宫”,这是一个地名,但在这里似乎也有更深层的含义,可能是诗人对归宿的思索。天黑了,川流不息,诗人不禁思考应该在哪里安顿下来。这里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归宿和安身之地的迷茫与探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索。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内心的反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