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春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里皇家贵胄们游玩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皇家生活的奢华。

首句“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意思是说,朝中的官员们早上朝拜完毕,回家后便开始互相拜访。这反映了皇家贵族的生活状态,他们白天要履行公务,晚上则享受私人时光。

接着,“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中,贵族们骑着骏马,春风里传来了歌声。这里的“青丝”指的是黑色的马鬃或马尾,象征着骏马的高贵;“白纻”是一种洁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贵族的衣着,暗示着他们的富贵。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贵族们的欢乐。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这两句描绘了贵族们享受皇恩,居住在靠近皇宫的地方,而且经常外出打猎。这反映了他们生活上的舒适和对权力的享受。

最后一句“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则描述了他们回家的路上,眺望南桥,看到垂柳轻轻拂过水面。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和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和贵族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优雅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