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观经颂·华座观第七

七想莲华妙台座,广大弥陀愿力成。
作此想时心不乱,定当极乐国中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通过观想修行来达到心灵安宁和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

首句“七想莲华妙台座”,指的是修行者通过七种观想(即七种修行方法),想象自己坐在一朵神奇的莲花宝座上。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和觉悟,宝座则代表尊贵和安稳。这种观想帮助修行者进入一种专注和平静的状态。

第二句“广大弥陀愿力成”,提到阿弥陀佛的广大愿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愿力可以帮助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里强调,修行者通过观想和修行,可以借助阿弥陀佛的力量实现往生极乐的愿望。

第三句“作此想时心不乱”,说明当修行者进行这种观想时,内心不会散乱。修行者通过专注的观想,能够保持心灵的平静和稳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最后一句“定当极乐国中生”,总结性地指出,如果修行者能够坚持这种观想修行,必定能够在极乐世界中获得新生。极乐世界是佛教中描述的一个没有痛苦、只有幸福和觉悟的理想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通过观想修行可以达到心灵安宁和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它不仅鼓励修行者保持专注和平静,还强调了借助佛的力量实现最终解脱的可能性。

释遵式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