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寄怀许少白蓟门,依清真四声
斗杓直。
斜倚长空荡碧。
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
貂裘敝去国。
忘识。
东华旧客。
桑沧恨、追话旧游,珍托云鸿去书尺。
蛮江记萍迹。
正鸟寄回樯,鸥笑争席(时少白新罢税差北返,相见港中。)。
饥驱何补泉明食。
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归帆风利破数驿。
怅人阻南北。
悽恻。
怨怀积。
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
烟波渺渺苍无极。
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
西崦曾翠,剪赠我,晕砚滴(并索画幅。)。
斜倚长空荡碧。
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
貂裘敝去国。
忘识。
东华旧客。
桑沧恨、追话旧游,珍托云鸿去书尺。
蛮江记萍迹。
正鸟寄回樯,鸥笑争席(时少白新罢税差北返,相见港中。)。
饥驱何补泉明食。
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归帆风利破数驿。
怅人阻南北。
悽恻。
怨怀积。
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
烟波渺渺苍无极。
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
西崦曾翠,剪赠我,晕砚滴(并索画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兰陵王》是作者写给友人许少白的深情寄怀之作,通过时空交错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之痛与人生感慨。
全词分为三部分,像三幕剧般层层递进: 1. 星空下的思念:开篇用北斗星斜挂夜空的壮阔景象,引出对蓟门(北京)友人许少白的牵挂。"貂裘敝去国"暗用苏秦典故,暗示友人仕途失意。最动人的是"隔岭梅花暗无色"——连南方的梅花都因思念而黯淡,用拟人手法将思念具象化。
2. 回忆中的相聚:中间部分转入温馨回忆。用"鸥笑争席"的生动画面,记录两人在港口重逢的场景。特别提到友人罢官北归时,行李中只有"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凸显文人风骨。但"怅人阻南北"突然转折,道出再别的遗憾。
3. 永恒的离别愁: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用"烛影秋寒""烟波渺渺"营造孤寂氛围,最催泪的是"剪赠我,晕砚滴"这个细节——友人曾剪下西山的翠色(指画作)相赠,如今连画上的墨痕都像在流泪。把无形思念化作可见的砚台墨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妙在三个艺术特色: - 时空魔法:在星空、燕台、蛮江、西山间自由切换,打破时空限制 - 矛盾修辞:如"鸥笑"的欢快与"饥驱"的困顿对比,强化人生况味 - 情感物化:把思念变成褪色的梅花、流泪的砚台,让抽象情感可触摸
这不仅是首离别诗,更是一曲知识分子在宦海沉浮中相濡以沫的知音赞歌。尤其"饥驱何补泉明食"一句,既同情友人罢官的清贫(陶渊明号"泉明"),又暗赞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可见古人交友重在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