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
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
幽幽遯世人,诛茅绍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祗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躭。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八表方停云,处处迷征骖。
何如且归来,理此荒径三。
岁晚永为伴,青松冠前岩。
唐人爱牡丹,末俗亦易酣。
保此霜下杰,毋令涧怀惭。
万古晋徵士,可使顽夫廉。
题作柴桑人,纲目书法严。
我欲质巾几,白云满虚檐。
幽幽遯世人,诛茅绍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祗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躭。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八表方停云,处处迷征骖。
何如且归来,理此荒径三。
岁晚永为伴,青松冠前岩。
唐人爱牡丹,末俗亦易酣。
保此霜下杰,毋令涧怀惭。
万古晋徵士,可使顽夫廉。
题作柴桑人,纲目书法严。
我欲质巾几,白云满虚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种菊、与自然相伴的悠然生活,同时借古喻今,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隐居环境(开头到"妙处谁能参") 诗人用"几千仞"的高山、"云中龛"的仙境般环境,描写隐士的住所。这里有兰花香草、松杉成林,还有种满菊花和枸杞的药圃,比传说中的"菊水潭"(传说中喝了能长寿的泉水)更养生。但百年过去,山涧野草疯长,暗示时光流逝。
2. 借陶渊明言志("古来种菊人"到"我怀殊未谙") 诗人联想到最爱菊花的陶渊明,说他当年搬家到南村,却依然保持本心。这里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也想做这样超脱世俗的"素心人"。
3. 表明心迹("八表方停云"到结尾) 在乱世中("八表停云"指天下动荡),诗人选择回归田园,与菊花、青松为伴。他批评唐人跟风爱牡丹的浮夸风气,强调要坚守像菊花这样经得起风霜的品格。最后以"顽夫廉"作结,说真正的隐士精神能让贪婪的人也变得清廉。
核心魅力: - 画面感强:高山、药圃、松菊构成水墨画般的隐居图 - 双关巧妙:菊花既是实际种植的植物,也象征高洁品格 - 古今对话:通过陶渊明的故事,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 生活哲学:在纷乱世界中,选择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智慧
诗人用种菊这件小事,传递了"做人要像菊花般经霜不凋"的深刻道理,把日常生活写出了哲理味道。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