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橘诗

绿叶迎露⑴滋,朱苞待霜润。
但令入玉柈(万花谷作盘。),金衣(文苑作依。)非所吝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橘树的生长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期待。诗人用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橘子的生命力和价值。

前两句写橘树的生长状态:绿叶沾满露水,显得更加鲜嫩;红色的花苞等待霜降的滋润,暗示即将结出果实。这里用"迎"和"待"两个动词,赋予橘树拟人化的生命力,仿佛它在主动迎接自然的馈赠。

后两句表达人们的期望:只要能让橘子进入精美的玉盘(成为美食),就算它金黄色的外皮被剥去也毫不吝惜。这里的"玉柈"(玉盘)代表珍贵,"金衣"指橘子金黄的外皮,通过对比突出橘子内在价值的可贵。

全诗通过"露滋-霜润-玉盘"的递进关系,完成了一个从自然生长到被人享用的完整过程。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既赞美了橘子顽强的生命力,又表达了"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最妙的是把普通的橘子写得如此高贵,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平凡事物也能焕发光彩。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