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二首 其一

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
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
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杨花(柳絮)从初生到飘零的全过程,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杨花的命运变迁:曾经是行人爱惜的嫩绿柳枝,如今化作漫天飞絮洒满河桥。这里暗含对青春易逝的感叹,就像我们看着老照片里鲜活的自己,对比现在的模样。

中间四句用四个精巧的比喻展现杨花的不同姿态: - "一分流水萍初碎"写柳絮落水,像打碎的浮萍随波漂流 - "百尺春风雪未消"形容空中飞舞的柳絮,像春日里迟迟不化的雪花 - "微扑妆楼啼半面"写柳絮轻粘闺阁,像女子半遮面庞的娇羞 - "乍黏舞席折纤腰"比作舞女突然折腰的柔美姿态

这些比喻把无形的柳絮写得有形有态,让读者仿佛看见它们或轻盈、或缠绵的不同面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沾泥的柳絮不知飘向谁家庭院,而屋檐下已传来紫燕欢快的呢喃。这里用燕子的新生对比柳絮的凋零,暗示生命循环不息。就像我们总在送别旧事物时,发现新生命已在萌动。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镜头,从特写到全景,把寻常的柳絮写出了百般情态。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细微变化,道出了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