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寒食:寒食节。
可怜江浦(pǔ)望,不见洛阳人。
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可怜:可惜。
北极怀明主,南溟(míng)作逐臣。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怀:惦念。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故园:家园。日夜:日日夜夜。柳条新:新的柳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注释
寒食:寒食节。
可怜:可惜。
洛桥:今洛阳灞桥。
怀:惦念。
故园:家园。
日夜:日日夜夜。
柳条新:新的柳条。
创作背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寒食节赶路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第一句"马上逢寒食"直接点明时间背景——诗人骑着马在寒食节赶路。寒食节是古代重要节日,本该和家人团聚,但诗人却独自在外奔波,暗示了漂泊的处境。
"愁中属暮春"说明诗人带着忧愁看暮春景色。春天即将结束,就像诗人的好时光一样消逝,加重了他的伤感情绪。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写诗人站在江边远望,却看不到洛阳的亲友。这里的"洛阳人"可能特指他的朋友崔融,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用了对比手法:北极代表朝廷,南溟指偏远之地。诗人虽然被贬到南方,但心里仍惦记着皇帝,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忠君思想。
最后两句"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最打动人心。诗人想到家乡就心痛,而家乡的柳树每天都在发新芽。用柳树的新生反衬自己的漂泊,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他无法归乡的痛苦。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寒食节、暮春、柳条等意象,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仕途失意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妙的是结尾处用家乡柳树的新芽来衬托自己的凄凉,不言悲而悲自现,展现了唐诗含蓄深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