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塞(sài)草晚才青,日落箫笳(jiā)动,戚(qī)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傍晚时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悲伤无助,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箫茄:管乐器名。
小语绿杨烟,怯(qiè)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彼此轻声细语地交谈,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戚戚:悲伤的样子。银河冻:此处谓河水已结冰。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悲伤无助,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彼此轻声细语地交谈,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箫茄:管乐器名。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箫茄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戚戚:悲伤的样子。杜甫《严氏溪放歌行》:“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慽慽忍羁旅。”
银河冻:此处谓河水已结冰。
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晚清时期,词人久居塞外,时常梦回家园,十分怀念自己的妻子,故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妻子卢氏的怀念。
赏析
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起二句勾勒了落寞寂寥的大漠风光。天色欲晚,塞草青青,箫笳在落日映照的黄昏里,悲声阵阵。笳是边地独有,其声悲切寨苦。箫则不独于边地,江南江北皆有,但大漠箫声更显沉郁苍凉,李白《忆秦娥》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谓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将秦娥从梦中惊醒。有了凄冷的边塞氛围后,当写特殊氛围下的个人体验了。
“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慨槭凄凄”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谓自己入夜后愁惨的心情。既是愁惨,那么也会像李易安一样,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是容若没有“三杯两盏淡酒”,他是“催度星前梦”,即催促引度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与自己相会。“星前梦”一语,大概是借用了汤显祖《牡丹亭·游魂》“生生独行无那,此夜星前一个”的句意而加以发挥。《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传世之作,小说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纳兰在此处用以指代夫妻情深,是以纵使关山阻隔,也愿梦魂相聚。
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绿杨也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但是日夜思念之妻此时却来到了身边,与词人轻声细语地交谈:可天寒路远,她怎么来到这里,一定是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的,真是路途遥遥,关山难度,十分艰辛。然而好不容易相见了,却只道了一声珍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开篇“塞草晚才青”点明了时间地点,塞外的草原到了黄昏才显露出一丝青绿,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时间的流逝。紧接着“日落箫笳动”,箫笳的悠扬声音在日落时分响起,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氛围。
“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这两句表达了夜晚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夜幕降临,心情更加沉重,仿佛连星星也在催促着进入梦境,却又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牵挂。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情景。绿杨树下,轻声细语,仿佛怕惊动了什么;行走在银河般冰冷的地面上,心情也变得小心翼翼。这里的“绿杨烟”和“银河冻”都是比喻,前者象征着旅途中的一丝温情,后者则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寒冷。
最后两句“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点明了旅行的终点和对重逢的期待。穿越了重重关山,终于到达了白狼山,相见之时,唯有珍重彼此。这里的“白狼”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旅途的终点和思念的归宿。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思念和对重逢的期盼。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