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余春慢 追春用吴修蟾饯春韵
绿幛缝愁,红泥埋恨,尽是东风花草,晴翻麦雉,雨闹桑鸠,谁记画楼莺晓。
当日株移永丰,三楚腰肢,入宫纤小。到如今,香雪飘零何处,玉骢稀少。
看不上、明月无情,凤箫金管,冷觑黄昏新恼。胭脂井畔,燕子楼头,一片粉灰珠扫,青帝抛人几时,潘鬓沈围,年年空老。
尚痴心,春在平芜,央取乱峰遮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的主题是"追春",也就是追寻逝去的春天,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上片开头用"绿幛缝愁,红泥埋恨"这样强烈的意象,把春天的花草比作缝着忧愁的绿色帷幕和埋着遗憾的红色泥土,暗示春天虽然美丽却带着伤感。"晴翻麦雉,雨闹桑鸠"描绘了春日田园的热闹景象,但紧接着"谁记画楼莺晓"一句转折,带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后面用"永丰柳"的典故(唐代名柳,后移植宫中),比喻美好事物从繁盛到凋零的过程,暗示青春易逝。
下片写现实的凄凉。"明月无情"、"冷觑黄昏"等句,用拟人手法表现自然景物对人的冷漠。"胭脂井"(南朝陈后主与妃子避难的井)、"燕子楼"(唐代关盼盼守节之处)两个典故,暗喻繁华易逝、红颜薄命。"青帝抛人"(春神抛弃世人)直接点出春天离去带来的衰老与无奈。结尾"尚痴心"三句最为动人,明知春天已逝却仍痴心妄想,请群山帮忙把春天遮挡挽留,这种天真又执着的愿望格外打动人心。
全词最精彩之处在于:明明知道春天留不住,却还要"央取乱峰遮绕",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痴心,把人类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人用丰富的春日意象和巧妙的历史典故,把抽象的"惜春"情绪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对逝去美好的不舍与无奈。
龚鼎孳
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