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中秋夜赋用梦窗均

良霄桂华浸瓦,映晶帘绣户,嫩源峭、星斗空明,雁程迢递催暮。
暝色暗、天低野阔,秋风乱起金银树,渐更阑、零露如珠,断云堆絮。
十里红楼,近远笑语,沸歌尘酒雾。
慨人世、佳节无多,绮怀慵寄缣素。
但丁宁、华年自惜,更休惜、春衣金缕。
待扁舟、迎载桃根,共盟鸥鹭。
兰亭已矣,梓泽邱墟,此生本寄旅。
能对酒、月圆几度。
过眼欢事,摧尽繁花,惯饶风雨。
香飘桂殿,光摇银海,觚棱遥指仙宫阙,问瀛寰、可得枯槎渡。
吹箫散发,翻思控鹤冥游,定消素襟尘土。
鸣蛩絮切,败叶萧骚,早茜衫换苧。
漫省念、灯前屏底,浅妒轻颦,凤履传杯,玳盘教舞。
分瓜片藕,搴芳攀翠,喁喁儿女恩怨语,付柔荑、弹入筝弦柱。
行看检点羊裙,泪墨留题,尚馀恨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莺啼序·中秋夜赋》以中秋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情感的复杂感悟。

上片以中秋夜的美丽景色开篇,"桂华浸瓦"描绘了月光洒在屋檐上的静谧画面,"雁程迢递催暮"则暗示时光流逝的紧迫感。秋风、露珠、断云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冷而略带忧郁的中秋氛围。

中片转向人间热闹场景的描写,酒楼歌坊的欢笑声与作者内心的感慨形成对比。"佳节无多"道出了人生欢聚的短暂,而"待扁舟、迎载桃根"则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下片情感更加深沉,借用历史典故(兰亭、梓泽)表达人生如寄的虚无感。"月圆几度"的反问凸显了对时光易逝的痛惜。仙宫、枯槎等意象展现了超脱尘世的愿望,却又带着难以实现的惆怅。

结尾部分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分瓜片藕、儿女恩怨语)回归现实,最终以"泪墨留题"作结,留下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深情是否还能被理解?整首词在华丽辞藻下,藏着对生命短暂、欢愉难留的深刻认知,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有看透世事的豁达,体现了中秋时节特有的圆满与缺憾并存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