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燕(原议定题)

带香泥,几回穿绕空庭。
日暮倦羽偎寒,何处是雕楹?
拟借一枝南内,奈汉宫倾国,久妒轻盈。
念旧巢千里,山遥水远,雨驿风程。
莺啼竟日,鹃声满地,同是飘零。
软语呢喃,还欲把,洛花幽怨,说与金铃。
茅檐梦稳,纵画梁,无意经营。
又柳岸,正红襟似血,斜阳玉剪,飞入春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燕子为主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漂泊无依的哀愁与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上阕写燕子带着花香和泥土,在空荡的庭院来回飞绕。傍晚时分,疲惫的燕子依偎在一起取暖,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梁柱。它们想在南边的宫殿借一枝安身,但那里的人早已嫉妒燕子的轻盈姿态。想到千里之外的旧巢,隔着重重山水和风雨路途,归去无望。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燕子比作漂泊的游子,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下阕转入更深的哀愁。整天听着黄莺啼叫,满耳杜鹃哀鸣,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燕子轻声细语,想把洛阳牡丹的幽怨说给护花的金铃听。虽然茅草屋檐下的梦更安稳,但即使有华美的梁柱,燕子也已无心筑巢。最后笔锋一转,在柳岸边看到燕子的红胸脯像血一样鲜艳,它们像玉剪般掠过斜阳,飞向晴朗的春日。这个结尾突然明亮起来,暗示着在漂泊中依然保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燕子写得像人一样有情感,它们的疲惫、思念、哀愁和希望,其实都折射着人的心境。特别是最后"红襟似血"的描写,既写实又充满象征意味,让整首词在哀婉中透出生命的顽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