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
燕山不改色,易水无新声。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
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德辉照九仞,凤鸟才一鸣。
伊谁腐鼠弃,坐见饥鸢争。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黄金与山平,不救兵纵横。
落日下荒台,山水有馀清。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
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德辉照九仞,凤鸟才一鸣。
伊谁腐鼠弃,坐见饥鸢争。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黄金与山平,不救兵纵横。
落日下荒台,山水有馀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黄金台"的典故探讨了人才与财富的关系,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
开篇用燕山易水的亘古不变,反衬黄金台承载的永恒情感。古人筑台招贤的故事流传千年,但后人只记住了"黄金"这个表面符号。诗人犀利发问:黄金算什么?真正重要的是贤德。凤凰只需一声鸣叫就能展现高贵,而争食腐鼠的饿鹰则显得可笑。
诗中对比强烈:周朝贤臣远行求才的典故,与现实中用金钱招揽人才的肤浅形成反差。真正成就王业的,是养育百姓、尊重贤能,而非堆砌黄金。即便黄金堆积如山,也挡不住战乱纷争。
结尾的落日荒台与山水清辉,暗示物质会消逝,但精神永存。全诗核心是说: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之人,而非表面上的金钱游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衡量人才的标准,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身价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