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甲午人日载雪西崦

江城春霁。趁东风早,画舸初试。歌眉镜里仍见,曾携手处,都盈愁思。

梦换繁华旧恨,共明月千里。但暗忆、红萼莺簪,玉篴吹寒夜重起。

娃乡自古销魂地。漫倚阑、一霎成憔悴。年年虎山桥下,花发处、冷香随水。

水纵无情,应带伤春,几点清泪。算只有、吟袖弓腰,解得流连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雪后,作者乘船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上片(前八句)从眼前春景写起:雪后初晴的江城,作者趁着东风早早出发,坐着装饰华美的船开始游览。在船上照镜子时,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爱人的眉眼,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如今都充满了愁绪。梦里繁华已逝,只剩下和明月相隔千里的遗憾。这里"红萼莺簪"暗指女子头饰,"玉篴吹寒"则让人联想到当年夜晚听笛的温馨场景。

下片(后十句)转入更深沉的感慨:江南水乡自古就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倚着栏杆发呆,转眼间就变得憔悴。每年虎山桥下花开时,冷冽的花香随着流水飘散。流水虽然无情,也该带着几分伤春的清泪吧。想来只有那些懂得吟诗作对、体态婀娜的女子,才能理解这种流连忘返的心情。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雪后春景"反衬"心中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2. "梦换繁华"四字道尽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3. 把"流水"拟人化,说它"应带伤春泪",新颖又深情 4. 结尾的"吟袖弓腰"既描绘了江南女子的风姿,又暗示知音难觅

作者没有直接说多么伤心,而是通过雪、月、花、水这些景物,还有镜子、笛声、桥梁等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美的体现。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