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舍人携家归乡的深情祝福和不舍之情。

首先,诗人开篇赞美了李舍人的成就:“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意思是说,李舍人年纪轻轻就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这样的情况在官场中并不多见。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李舍人的敬佩,也为后面的送别增添了情感的分量。

接着,诗人提到了李舍人此行的目的:“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这里“承颜”指的是侍奉父母,“陆郎”和“谢娘”可能是李舍人的家人。诗人用这两句诗描绘了李舍人带着家人回乡探亲的情景,充满了温馨和亲情。

在第三联中,诗人通过写景来渲染离别的情感:“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和秋天的凉风,既烘托出离别时的孤寂感,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李舍人旅途的关心和担忧。

最后,诗人以“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结束全诗。这两句描绘了李舍人乘坐小船在楚水上快速行驶的情景,既展现了归乡的急切心情,也寄托了诗人对李舍人旅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赞美友人的成就、描绘归乡的情景、渲染离别的氛围以及表达美好的祝愿,展现了一种深情的送别。诗人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友情的珍贵、归乡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感受到离别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温暖和希望。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