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彷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晚秋时节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开篇“傲霜枝袅团珠蕾”,写的是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树枝,上面挂着如珠般的花蕾,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接着“冷香霏烟雨、晚秋意”,冷香伴随着烟雨,营造出晚秋特有的寂寥与清冷氛围。
“萧散绕东篱,尚彷佛、见山清气”,诗人漫步在稀疏的东篱边,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清新气息,这里既有对自然的亲近,也透露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西风萧瑟,诗人梦中回到了斜川栗里,可能是一个让他怀念的地方,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眷恋。
“断霞鱼尾明秋水”,晚霞如鱼尾般绚烂,映照在清澈的秋水上,景色美丽而短暂,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几只大雁飞过烟雾朦胧的天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象征着离别与远行。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疏林中传来秋风的飒飒声,仿佛懂得诗人倦于漂泊的心情,表达了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归宿的渴望。
最后“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诗人望着西山的落日,紫翠色的山色中,心中不禁问起家的方向,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归宿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冯翊人(今陕西大荔)。北宋太尉党进十一代孙,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金朝大定十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受诏编修《辽史》,大安三年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奉符城党家林,谥号文献。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金朝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