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夜贺晋公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庆功夜宴的热闹场景,充满荣耀与喜悦的氛围。

前两句"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用生动的画面感拉开序幕:从西方来的骑兵举着火把,把整座山都映红了;将士们在腊月寒冬的桃林里夜宿。这里"骑火照山红"的描写特别有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看到火光映红夜空的壮观景象。

后两句"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则转向对功勋的嘉奖:主人公同时手持象征权力的命圭和相印,这是对重大功勋的叠加奖赏。"重叠"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赏赐之丰厚,又暗示了功勋之卓著。

全诗短短四句,却包含了三个精彩场景:火把照山的行军画面、桃林夜宿的休整场景、以及最后隆重的封赏时刻。诗人用"腊月"的寒冷反衬出将士们的热情,用"桃林"这个地名暗示着喜庆祥和的氛围,最后用"重叠赏元功"点出这是对卓越战功的犒劳,整体给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感觉。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