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词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译文及注释

白云堆里捡青槐(huái),惯入深林鸟不猜。
在白云之中捡青槐枝,经常进入深林中连鸟都不会起疑心。
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无意之间身上带着几朵花,连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白云之中捡青槐枝,经常进入深林中连鸟都不会起疑心。
无意之间身上带着几朵花,连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来。

注释
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

赏析

这是一首唯美的诗歌,通篇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樵夫打柴以及下山回家情景的生动描写,营造了明净、清幽的意境,成功地刻画了樵夫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樵夫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景交融、诗意浓厚、独具匠心,具有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点,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的意境清、静、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处,早晨的山林,干净清爽,幽深宁静,白雾升腾弥漫,雪白明丽,与苍翠的山林辉映成趣。鸟鸣声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净的山林,显得更加清幽。近处,樵夫挑着柴禾,挑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归。远景近景,色调分明,布局巧妙;静景动景,搭配和谐,烘托有致,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这幅美丽的画卷,情景交融,美化了樵夫劳动生活的场景,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人物美:诗人理想的艺术形象

山林茂密,雾霭升腾,樵夫在雾霭中拾柴的身影若隐若现,那一低头、一弯腰、一伸手的动作是那么的舒展,那么的惬意。他哪里是在拾柴,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在云中漫步。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他勤劳善良,山林中的鸟雀喜欢他,和他嬉戏,与他唱和;山林中的蝴蝶亲近他,成了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回家。朴实厚道的樵夫,安贫乐道,无欲无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回报了他美丽“蝴蝶”。巧妙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使诗歌的意境美与人物的心灵互相映衬,突出了樵夫形象的深刻内涵。樵夫是一个被美化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理想人生的寄托。诗歌中的樵夫自由自在,无欲无求,乐观旷达,是诗人现实生活中久违的人,也是诗人苦苦寻觅的人。

生活美:追求随心如愿的自我

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樵夫早出晚归,一边拾柴,一边欣赏山林中的美景,还有鸟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独,也不寂寞,饿了饮山泉,吃山果,累了听鸟雀唱歌。打柴回家,换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自由、快活,没有劳心之累,没有欲望之困,也没有尘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含蓄、优美,虽言志,却蕴藉深远,不显山露水,以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手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浓淡相宜、幽旷深远的山居图。使人沉醉其间,不由对山林自然之趣产生向往之情,从而令读者获得情感的体悟,审美的享受,生活的启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间樵夫生活的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生活的趣味。

首句“白云堆里捡青槐”,诗人用“白云堆”来形容高山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樵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捡拾青槐,显得悠然自得,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句“惯入深林鸟不猜”,樵夫经常深入森林,连鸟儿都不再对他感到陌生或警惕。这句诗表现了樵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仿佛他已经是森林的一部分,鸟儿们都习惯了他在其中活动。

第三句“无意带将花数朵”,樵夫在劳作时不经意间带走了几朵花。这句诗展现了樵夫生活的随意和自然,他并不是刻意去采摘花朵,而是不经意间与美丽的事物相遇,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最后一句“竟挑蝴蝶下山来”,樵夫挑着柴火下山时,竟然引来蝴蝶跟随。这句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蝴蝶的跟随仿佛是自然对樵夫的回应,也象征着樵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蝴蝶的轻盈与樵夫的劳作形成对比,更显得这份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樵夫在山林中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活中不经意间的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简单、宁静、美好的生活状态,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白云缭绕的山林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