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叫王启昭的官员(王大尹),把他比作浑浊官场中的一股清流。
前两句"三川岂无吏,大抵黄河流"是说:三条大河(可能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等)怎么会没有官员呢?但大多数官员都像浑浊的黄河水一样(暗指官场腐败)。这里用"黄河"比喻当时官场的污浊风气。
后两句"独有王夫子,中江一片秋"笔锋一转:唯独这位王先生,像秋天江水中那片清澈的倒影。"一片秋"这个意象特别美,既点出秋天的清爽,又用江面倒影的清澈来比喻他为官清廉。短短四句,通过黄河浊水和秋江清影的对比,生动刻画了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形象。
全诗妙在:1)用常见自然景物作比喻,通俗易懂;2)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品格;3)"一片秋"这个意象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秋高气爽、水清见底的画面。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赞美,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对清正廉明官员的敬佩之情。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