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韩公枢密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李清照写给南宋抗金名臣韩世忠的,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全诗用通俗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乱年代一个知识女性的家国情怀。
开篇描写宋高宗在临安执政三年,却始终惦记着被金兵占领的北方领土。朝廷讨论派谁出使金国谈判时,大家都推举韩世忠,认为他像唐代名将郭子仪一样能让敌人畏惧。这里用"匈奴""吐蕃"借指金兵,体现对侵略者的蔑视。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韩世忠临危受命的场景:他毫不犹豫接受危险使命,表示"家人妻子都不重要",只要带着皇帝诏书直捣黄龙府(金国老巢),定能让金人低头。这段通过英雄的豪言壮语,塑造出令人振奋的爱国形象。
最后转入李清照的个人抒情。她以寡妇身份冒昧上书,提醒朝廷金人像虎狼般不可信,要防备偷袭。特别打动人的是结尾处:这个流落南方的女子不索要珍宝,只想知道山东老家的情况,想用血泪祭奠故乡的泥土。这种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让普通士兵和妇人都感动落泪。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国家大事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既有"直捣黄龙"的豪迈宣言,又有"挥泪祭土"的细腻情感,在慷慨激昂中流露出深沉的家国之痛,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普通人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