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一 闺情

柳色半红楼。漫卷湘帘不上钩。故说日长针线懒,羞羞。

偷把鸳鸯绣枕头。

约伴踏青游。飞絮流莺倍惹愁。归去小姑春未谙,啾啾。

冷语幽窗笑不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闺中少女的春日情思,像一幅生动的工笔画。

上片开头用"柳色半红楼"勾勒出春意盎然的背景,少女漫不经心地卷着帘子却不挂起,故意借口"日长针线懒"来掩饰心事。"羞羞"这个叠词特别传神,把少女偷偷绣鸳鸯枕时那种娇羞窃喜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仿佛看见她红着脸低头刺绣的模样。

下片笔锋一转,写少女相约踏青却惹来新愁。飞舞的柳絮和莺啼本应令人愉悦,此刻却成了烦忧的源头。最妙的是结尾处小姑(少女的妹妹)的天真烂漫形成鲜明对比——不懂春愁的小妹妹在窗前叽叽喳喳说笑,更反衬出主人公那份无法言说的惆怅。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让少女的春愁显得更加细腻动人。

全词就像用镜头语言记录春日闺阁:一个特写镜头是少女偷绣鸳鸯的纤手,一个远景是踏青时纷飞的柳絮,最后镜头拉回窗边,定格在说笑的小姑和沉默的少女身上。通过这些生动细节,把青春期女子那种甜蜜又烦恼的微妙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