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夜泊

落帆亭畔草芊芊,放鹤洲边好泊船。
片席凉分三面水,半湖暝接万家烟。
乌啼霁月高秋晚,角吹清霜旅梦悬。
虽有胜情无胜具,凭栏凝眺重凄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烟雨楼夜泊》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泊船在烟雨楼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首先,诗人用“落帆亭畔草芊芊”和“放鹤洲边好泊船”两句,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夜晚。船停靠在绿草丛生的亭子旁,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幽静,仿佛是为停泊而准备的。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安宁。

接着,“片席凉分三面水,半湖暝接万家烟”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船上的凉意来自三面的水,而远处的湖面在暮色中与万户人家的炊烟相连。这种写景不仅展现了夜晚的清凉,也暗示了诗人与繁华世界的距离感,仿佛他置身于一个孤独的角落。

“乌啼霁月高秋晚,角吹清霜旅梦悬”这两句,诗人通过乌鸦的啼叫和号角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凄凉气氛。乌鸦的叫声和号角的吹奏,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仿佛在提醒诗人他的孤独和漂泊。这种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最后,“虽有胜情无胜具,凭栏凝眺重凄然”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他虽然有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但缺乏实现这些愿望的条件和工具,只能凭栏远望,心中充满了凄凉。这种无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泊船时的孤独与无奈。诗人用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

释宗渭

宗渭,清朝初年江南著名诗僧。生卒年及俗姓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664年前后在世。字筠士,又字绀池,号芥山,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少年时从大诗人宋琬学诗,中年后复游大学者尤侗之门。其诗讲究炼字炼句,讲究意境渲染。不用禅语而深含禅理,时名甚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