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天宁寺僧舍见青然兄题壁诗

长廊尘黦,是吾家康乐,旧曾题处。
一自旁求岩穴里,争说拔茅连茹⑴。
瘦马黄埃,明驼紫陌,挟策长安去。
虎羞龙圣,祇留贻赠诗句。
追忆春草鸣禽,西堂清旷,终日同挥麈。
老大转伤漂泊甚,分手北燕南楚。
花雨空祠,江声虚壁,神鬼应呵护。
纱笼何日,木兰花正盈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寺庙墙壁上偶然看到兄长题诗,触发的深沉感慨。

上片从眼前景象写起:长廊墙壁上蒙着灰尘的旧诗,是自家兄长当年题写的。自从朝廷选拔人才的政策下来后,人们都争相举荐贤才("拔茅连茹"比喻互相引荐)。而兄长却骑着瘦马,风尘仆仆地带着书策去长安求仕。可惜朝廷就像羞怯的老虎、蛰伏的圣龙,最终只留下了这些题壁诗。

下片转入回忆:想起当年和兄长在西堂读书的清闲时光,整日一起挥着拂尘谈文论道。如今年纪大了,反而更感漂泊之苦,兄弟南北分离。现在看到空寂的祠堂、听着江声回荡在墙壁间,仿佛有神灵在守护着这些题诗。最后以期待作结:什么时候这些诗才能像"纱笼护诗"的典故那样被人珍视?看那木兰花开满枝头,正是充满希望的时节。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也暗含对怀才不遇的感慨。用"瘦马黄埃"与"明驼紫陌"的对比,写出寒门士子求仕的艰辛;"虎羞龙圣"的比喻,则暗讽朝廷不能任用贤才。末尾的木兰花意象,又给全词带来一丝明亮的希望。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