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赠兴平郑明府》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困境和个人感慨的诗词。诗人通过描绘国家动荡、个人艰辛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提到“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直接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国家仍处于战乱之中,赋税不均,民不聊生。这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
接着,诗人以“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来比喻自己像一位持斧的使者,仍然在为国家和百姓奔波劳碌。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心系天下的责任感。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望着“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以景抒情,传达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月光皎洁,但城市的寂静与沉重让诗人感到更加压抑。
随后,诗人提到“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通过古琴的悠扬旋律和简朴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仁义的追求。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追求宁静,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
在“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中,诗人坦言自己虽然与儒生为伍,但内心更亲近那些能够保持内心宁静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人与友人的深情也在诗中得以体现:“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尽管仕途坎坷,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却始终深厚,这种情感成为他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最后,诗人感叹“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直接表达了他对贫病交加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尽管如此,他依然“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描绘、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复杂心态。他既忧国忧民,又渴望内心的宁静;既面对生活的艰辛,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