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绒鞯飞丝雨,尖寒薄暮,浮生何短。
箪酒初倾,蜡泪堆盘花颤。
短棹轻游休忆,正玉雪、衮师在眼⑴。
灯重剪。
隔春情事,沧桑千片。
鬓丝不为秋悲,只蜡凤虚堂,弄梅孤馆。
哀乐中年,愁听砌虫凄叹。
投杖沉吟何意,好觅取、一襟萧散。
天正远。
柔杨黯凋江岸⑵。
箪酒初倾,蜡泪堆盘花颤。
短棹轻游休忆,正玉雪、衮师在眼⑴。
灯重剪。
隔春情事,沧桑千片。
鬓丝不为秋悲,只蜡凤虚堂,弄梅孤馆。
哀乐中年,愁听砌虫凄叹。
投杖沉吟何意,好觅取、一襟萧散。
天正远。
柔杨黯凋江岸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傍晚,面对短暂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回忆。开篇的“绒鞯飞丝雨,尖寒薄暮”给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仿佛雨丝随风飘飞,寒意透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浮生何短”直接点出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接下来,“箪酒初倾,蜡泪堆盘花颤”描写了作者独自饮酒,蜡烛燃烧的蜡泪堆积在盘中,仿佛在颤抖,象征着内心的哀伤和孤独。“短棹轻游休忆”则是作者劝自己不要再回忆过去的轻快时光,因为现实中的“正玉雪、衮师在眼”让他感到沉重,可能是指眼前的某个人或事物让他想起过去的责任或压力。
“灯重剪。隔春情事,沧桑千片”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复杂情感。他重新剪亮灯火,仿佛想要看清过去,但那些“情事”已经被岁月的沧桑打碎,变得零落不堪。
“鬓丝不为秋悲,只蜡凤虚堂,弄梅孤馆”写的是作者虽然已经年老,但他并不为秋天的萧瑟感到悲伤,而是为那些虚幻的、孤独的时光感到惆怅。“蜡凤虚堂”和“弄梅孤馆”都是象征孤独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
“哀乐中年,愁听砌虫凄叹”则是作者对自己中年生活的感慨。他感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已经变得复杂,听到墙角的虫鸣,仿佛也在为自己叹息。
最后,“投杖沉吟何意,好觅取、一襟萧散。天正远。柔杨黯凋江岸”表达了作者放下手中的拐杖,陷入沉思,试图追寻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然而,远处的天空和江岸的柔杨依旧在凋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沧桑的深刻体验。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