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襄阳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襄阳大堤上的所见所感,画面清新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来逐句分析。
首句“闲随少年去,试上大堤游”,作者悠闲地跟着年轻人一同出游,登上大堤,这里的大堤指的是襄阳城外的护城河堤。作者没有急着去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慢慢地随着少年们漫步,享受沿途的风景。
接下来两句“画角栖乌起,清弦过客愁”,描绘了一种宁静却又略带忧愁的氛围。这里的“画角”是指古代军队中用于传令的号角,而“栖乌”则是指乌鸦。号角声起,乌鸦被惊醒了,盘旋升空。接着,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似乎是过路的行人弹奏的,让作者心中生出了一丝淡淡的忧愁。这种忧愁并非来自于眼前的景物,而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情感投射。
“碑沈楚山石,珠彻汉江秋”,这两句转而写景物。诗人看到的是,一块古老的碑石在楚山的石头中沉睡,而秋天的汉江边珠光闪烁。这里的“碑沈”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珠彻”则描绘了汉江水面的波光粼粼,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美好。
最后两句“处处风情好,卢家更上楼”,作者感慨地说,不论是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还是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都充满了美好的风情,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卢家。诗人登上卢家的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大堤上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现了襄阳城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向往。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