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登慈恩寺塔

荒城帝室谁分别。
东出南门寒欲雪。
撑空丑树点栖鸦,扑面酸风吹落叶。
慈恩旧事宁销歇。
鸱吻塔铃噤不说。
见由何必问终南,无水劣能分素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玉楼春 登慈恩寺塔》描绘了一幅冬日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先,第一句“荒城帝室谁分别”点出了诗的主题: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变得荒凉,昔日的帝王宫殿和普通百姓的居所,已经难以分辨。这暗示了历史的无情,曾经的辉煌如今已化为尘土。

接着,“东出南门寒欲雪”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作者走出南门,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仿佛即将下雪。这种寒冷不仅是对外界的描述,也象征着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撑空丑树点栖鸦”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画面:丑陋的树木在寒风中挺立,乌鸦栖息在上面,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丑树”和“栖鸦”都是衰败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荒凉的氛围。

“扑面酸风吹落叶”则写出了寒风中落叶纷飞的场景。这里的“酸风”不仅仅是寒冷的风,更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感觉,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慈恩旧事”,慈恩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曾经香火鼎盛。然而,如今这些旧事已经“宁销歇”,寺庙的辉煌已经消失,历史的痕迹也逐渐淡去。这里的“鸱吻塔铃噤不说”更是象征了历史的沉默,曾经的声音已经不复存在。

最后,作者发出了“见由何必问终南”的感慨。终南山是佛教的圣地,作者在这里暗示,即使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不必去追问原因,因为一切都是自然的过程,无法改变。而“无水劣能分素潏”则是说,即使没有水,也能分辨出清水和浊水,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词通过对冬日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