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见张为《主客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在的春日场景,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前句"闲庭草色能留马"像是用手机随手拍下的生活片段:院子里青草茂盛得连路过的马儿都忍不住停下来吃两口。一个"留"字用得特别妙,既写了青草的鲜嫩肥美,又暗示了这里宁静安逸的氛围,连动物都放松了警惕。

后句"当路杨花不避人"更有意思,把杨花写得像调皮的孩子。柳絮在路中间飘舞,不仅不躲着行人,反而故意往人身上扑。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原本可能惹人烦的飞絮突然变得可爱起来,仿佛春天在和人玩耍。

全诗没有用一个华丽的词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的简笔画。但恰恰是这种简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真正的闲适不需要刻意营造,就像院子里自然生长的青草,就像路上自由飘舞的杨花,最平凡的事物里藏着最动人的诗意。诗人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之美,往往就在这些不经意的小细节里。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