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孝子贾海诗

天历元二载,西土罹荐饥。
愚时拜中丞,帝曰汝往釐。
嗷嗷三辅间,十室九困疲。
行者总沟瘠,居者恒馁而。
亲戚自鱼肉,遑恤父子离。
鄠县民有贾,竭力奉母慈。
阖门为口四,一妻仍一儿。
操瓢日行丐,有得归母贻。
不幸值虚往,见母颜忸怩。
退省百无有,满屋风凄其。
以汤和糠籺,进母母不怡。
曰我幼汝饲,非珍即甘饴。
而汝今我哺,以我犬豕为。
况我老且病,累汝无几时。
子惧白其妻,无言第头垂。
妻曰携此子,从鬻无问谁。
市呼不见售,复归泣涟洏。
子心救火急,儿命累卵危。
阴携至他所,恩爱从此辞。
解衣缢不殊,反为子禁持。
取盆拔佩刀,手足随纷披。
绐云黄犬炙,雅于补衰宜。
母知口腹美,不悟骨肉亏。
子幸母解颜,不计妻攒眉。
余闻惊此言,怒诘官失治。
使民至如此,赈贷犹迟疑。
即引造行省,使细陈毫釐。
且命出儿肉,阖府遍示之。
饤诸相坐前,余为失声悲。
促掾状其故,闻上星夜驰。
或将复徭役,或将表门楣。
或斥兼金赐,或选好爵縻。
上以劝臣子,下以安期颐。
廷议必不爽,命下会有时。
昔人有埋子,天怜以金遗。
复有货视者,哀鸣走通逵。
亦有弃半途,完侄与相随。
未闻刃所爱,万古犹绝奇。
嗟哉贾生心,世俗彼乌知。
毋以贾为忍,毋以贾为痴。
子失或再有,母失庸可追。
孰能庭桂惜,使我堂萱萎。
惟其持是心,屠子如屠狸。
粤从王政圮,风靡俗亦漓。
子囊钱贯朽,母箧无针锥。
子妾曳绮罗,母裙露肤肌。
不虑亲犹天,以利为根基。
不究身何来,以货为宗枝。
于物尚尔靳,矧乃襁褓私。
嗟哉贾生心,堪为世俗规。
尝闻前哲言,一孝盖万疵。
孝可包众善,孝可动两仪。
孝可神鬼格,孝可贤圣期。
能孝斯能忠,厥心自亲移。
愿彼为人子,终身诵吾词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长安孝子贾海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孝子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在饥荒和贫困中的家庭伦理与人性挣扎。

故事发生在天历二年,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饥荒。贾海一家四口,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始终尽心尽力地奉养母亲。为了养活家人,他每天外出乞讨,把讨到的食物带回家给母亲。然而,有一天他空手而归,面对母亲的责备,他内心充满了愧疚。母亲抱怨说,自己年轻时吃的是珍馐美味,如今却只能吃糠咽菜,感到非常痛苦。贾海无奈,只好和妻子商量,决定卖掉自己的儿子来换取食物。然而,儿子在市场上无人问津,他们只能含泪回家。

在绝望中,贾海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把儿子的肉做成食物献给母亲。母亲吃下后感到满足,却不知自己吃的是亲生骨肉。贾海为了不让母亲伤心,隐瞒了真相,但他的妻子却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诗人听到这个故事后,深感震惊和愤怒,指责地方官员失职,没有及时赈济灾民,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他立即将此事上报朝廷,并呼吁对灾民进行救济。诗人还通过这个故事,反思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赞扬了贾海的孝心,但同时指出这种行为虽然极端,却源于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诗中通过贾海的悲剧,揭示了在极端困境下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脆弱性。贾海的孝心虽然感人,但他的行为也让人感到痛心和无奈。诗人借此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一个极端的故事,引发了读者对孝道、人性、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困境中,家庭和社会应该如何相互扶持,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同时,诗中对贾海孝心的赞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社会中孝道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