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凌波仙

菊栽栗里晋渊明,瓜种青门汉邵平,爱月香水影林和靖,忆莼鲈张季鹰,占清高总是虚名。光禄酒扶头醉,大官羊带尾撑,他也过平生。

灯前抚剑听鸡声,月下吹箫引凤鸣。功名两字原无命,学神仙又不成,叹吴侬何处归耕?日月闲中过,风波梦里惊,造物无情。

吊宫大用

豁然胸次扫尘埃,久矣声名播省台。先生志在乾坤外,敢嫌他天地窄,辞章压倒元白。凭心地,据手策,是无比英才。

吊郑德辉

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输伏。翰林风月,梨园乐府,端的是曾下功夫。

吊全志甫

心交原不问亲疏,契饮哪能较有无?谁知一上金陵路,叹亡之命矣夫!梦西湖何不归欤?魂来处,返故居,比梅花想更清癯。

吊范子英

诗题雁塔写秋空,酒满觥船棹晚风。诗筹酒令闲吟咏,占文场第一功,扫千军笔阵元戎。龙蛇梦,孤兔踪,半生来弹铗声中。

吊曾瑞卿

江湖儒土慕高名,市井儿童诵瑞卿。衣冠济楚人钦敬,更心无宠辱惊,乐幽闲不解趋承。身如在,死若生,想音容犹见丹青。

吊沈和甫

五言常写和陶诗,一曲能传冠柳词。半生书法欺颜字,占风流独我师,是梨园南北分司。当时事,仔细思,细思量不似当时。

吊鲍吉甫

平生词翰在官商,两字推敲付锦囊。耸吟肩有似风魔状,苦劳心呕断肠,视荣华总是干忙。谈音律,论教坊,占断排场。

吊陈有父

钱塘人物尽飘零,幸有斯人尚老成。为朝元恐负虚星命,凤箫闲鹤梦惊,驾天风直上蓬瀛。芝堂静,蕙帐清,照虚梁落月空明。

吊范冰布

向歆传业振家声,羲献临池播令名。操焦桐只许知音听,售千金价不轻,有谁知父子才能?冰如玉,玉似冰,比壶天表里澄清。

吊施君美

道心清净绝无尘,和气雍容自有春。吴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但思君赋尽停云。三生梦,百岁身,空只有衰草荒坟。

吊黄德润

一心似水道为邻,四体如春德润身,风流才调真英俊。轶前车继后尘,漫苍天委任斯人。歧山风,鲁甸麟,时有亨屯。

吊沈拱之

掀髯得句细推敲,举笔为文善解嘲。天生才艺藏怀抱。叹玉石相混淆,更多逢世事石高石爻。蜂为市,燕有巢,吊夕阳几度荒邻。

吊赵君卿

闲中展手刻新词,醉后挥毫写旧诗,两般总是龙蛇字。不风流难会此,更文才夙世天资。感夜雨梨花梦,叹秋风两鬓丝,住人间能有多时?

吊陈彦实

府垣岁月露忠肝,宪幕冰霜岂汗颜?何其意政生谗间,自甘心愿就闲,转回头梦入槐安。后会何时再?英魂甚日还?望东南翘首三山。

吊廖弘道

人间未得注金瓯,天上先教记玉楼。恨穹苍不与斯文寿,未成名土一丘,叹平生壮志难酬。朝还暮,春又秋,为思君泪满裘。

吊睢景臣

吟髭捻断为诗魔,醉眼情开被酒酡。半生才便作三闾些,叹翻成薤露歌,等闲间鬓发皤。功名事,岁月过.又待如何?

吊吴中立

语言辩利扫千兵,心性聪明误半生。莱芜穷又染维摩病,想天公忒世情,使英雄遗恨难平。寒泉净,碧草馨,为发幽冥。

吊周仲彬

丹墀未知王楼宣,黄士应埋白骨冤。羊肠曲折云更变。料人生亦惘然,叹孤坟落日寒烟。竹下泉声细,梅边月影回,因思君歌舞十全。

吊乔梦符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双调】凌波仙》是一首缅怀古代文人、艺人的散曲,通过刻画不同人物的生活、志向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哀悼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通俗分析:

1. 陶渊明、邵平、林和靖、张季鹰等人的描写

作者首先描绘了几个文人高士的形象。比如晋代的陶渊明,他喜欢隐居生活,种菊自娱;汉朝的邵平,曾在长安种瓜为生,晚年也不忘农桑。还有宋代的林和靖,爱梅爱月,淡泊名利;张季鹰则因为在思乡之情中忘乎所以,而成为思乡的典型。这些古人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对清高、淡泊名利的向往。

2. 描写功名的虚无

接下来,作者开始对功名的虚无进行反思。功名只是一个虚名,没有实际意义,即便是极力追求的光禄美酒、大官羊等,也只是过眼云烟。功名是命运的安排,无法强求,学到神仙的道术也无法使人生更完美,这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3. 对其他文人的怀念

接下来,作者缅怀了几位文人,如宫大用、郑德辉、全志甫等。他们或才华横溢,或心志高远,或忠肝义胆。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英才的惋惜和怀念。例如郑德辉的作品充满才华,但命运多舛,作者感叹他的离去。

4. 对陈有父、曾瑞卿等人的赞美

作者还对陈有父、曾瑞卿等人给予了热情的赞美。他们的文才和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陈有父的诗作和书法令人钦佩,曾瑞卿不仅诗才出众,还深得人们的敬仰。作者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对文人雅士高尚品格的崇敬。

5. 对乔梦符的感慨

最后,作者对乔梦符进行了感慨。乔梦符一生胸怀湖海,但也倍受冷落,他的才情无人理解,晚年只能以琴酒自娱。作者对他的凄凉命运表示同情和惋惜。

总结

这首散曲通过刻画不同文人、艺人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敬仰和哀悼。它不仅表达了对清高、淡泊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赞美这些人的才华和品格,也表现了作者对文人雅士高尚情操的崇敬。整首曲子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一种深远的文化韵味和人生哲思。

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屡试不中。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0